苏州金阊实验中学校

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 校园新闻 >> 正文
杏坛三尺育桃李 冰心一片吐芳菲
作者: 管理员     发布日期: 2017年01月11日     点击次数:

 

 

 

 

 

杏坛三尺育桃李 冰心一片吐芳菲
代“我教育事业启程的领航者”系列报道序言
苏州市金阊实验中学校副校长 陆丽芳
苏州市金阊实验中学校是一所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学校。随着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5年8月独立建制,成为景范教育集团金阊实验中学校;2016年8月,学校建制规模已达33个班,1387名学生,115名教职员工。
在学校迅猛发展的态势下,教师队伍不断壮大。近几年汇入学校的新鲜血液中,既有风华正茂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也有初登三尺讲台的教育事业启航者。教师队伍发展的未来决定了这样一所年轻的学校发展的未来!
学校逐步形成的“三层三阶”特色化教师发展路径,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建立了一种范式。通过“三层”与“三阶”在学校层面形成交互式、立体状的教师发展架构,加快教师发展速度,提升教师发展水平,实现教师发展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特色化。
青年教师们正在经历“助推发展期”,在导师的引领下,不断学习和实践、反思和创新,也在不断历练中升华。
他们在观察。观察导师的课堂,导师的课堂或风趣幽默、激情澎湃;或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观察导师的课间,如何与学生融洽相处,答疑解惑,真正做到亦师亦友。
他们在学习。学习导师课堂上怎么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怎么深入浅出地将知识要点传授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有所收获;学习导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他们在反思。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教材解读与设计、从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从课堂细节的处理,甚至反思教师的专业追求等等……,在反思中探索、提升,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感谢金阊实验中学的导师们!杏坛三尺育桃李,冰心一片吐芳菲。青年教师的成长,有你们的付出!

我们深信,把根深扎在教育的沃土上,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主旋律。青年教师一定会向优秀靠拢,向卓越迈进!

    相信,金阊实验中学的校园,一定会“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校园”!
                                                                 于丙申年岁末
 
 
 

“我教育事业启程的领航者”系列报道

桃李不言自成蹊,一枝一叶总关情

——记我的师傅朱明老师

金阊实验中学校 物理教师 查顺
九月的风,送来了一群群满溢着青春的学生,也把我送到了金阊。这是我与物理组的初次相见,也是我与我的师傅初次相见。
我的师傅朱明老师,个子很高。他是一名执教多年的老教师,却依旧精神抖擞。他不是一个爱说话的人,总是默默地在一旁认真地做着自己的事,像是个深山的隐士,给人一种很淡泊却又很稳重的感觉。
借着“师徒结对”的活动,我有幸与朱明老师结为师徒。但起初我们俩关系并没有太多改变。师傅寡言少语,而我初出茅庐,面对办公室里无论是年龄上还是教学上的前辈,我有点“小心翼翼”,因为担心成为师傅的负担,我甚至在一开始的那段时间内没有向我师傅请教过一个问题。我们之间的交汇仅仅局限在我出于学校任务要求去听我师傅的课而已。
师傅的课听了很多,除了“老教师”都有的高明的教学技巧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外,我觉得我师傅上课最大的特点依旧是那种“淡泊”。
作为新教师的我,上课前会考虑很多事,这节课有哪些内容?重难点有哪些?有哪些考试容易考的知识点?我应该怎么帮学生去突破?这会使得我的课框架分明,知识点虽然明确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虽然也降低了,但是这使得我的课堂多了几分应试与枯燥,少了几分活力与兴趣。我并不想做出这样的牺牲却又无可奈何。在这个时候我去听了我师傅的几堂课,这几堂课仿佛把我从淤泥中点醒,我虽一时做不到我师傅那般,却也像是在黑暗中抓住了一丝光,有了一丝的方向。
对于知识重难点的把握我师傅绝对是一流的,初二整个年级的学案都是他改编的,但他的课有时并没有按照学案的思路顺序来讲解,甚至内容与学案都不一致。我曾听完课后向他请教,他的回答并没有很正式,反倒是像聊天。我讲的东西比较多,可能想到什么就讲了,我们的时间肯定是够的,不用太急,你觉得有什么知识点没讲透甚至遗漏了问题都不大,还有习题课呢。你来听我的课不用模仿我怎么上,要上出自己的风格。话虽不多却耐人寻味。
课堂教学就像是一个和学生游览高山,我的课堂显得太过急功近利了。同样是游览一座高山,我仿佛是推着学生从一个景点跑到另一个景点,催着学生好像走遍了这座山值得看的景点,但是这样的游览我累,他们也累,兴许他们记住了山上有哪些景点,但是他们真的了解这座山吗?真的会爱上这座山吗?估摸着是不会的。而我的师傅带着他的学生,不紧不慢。并不执著于山顶的风采,走到哪就是哪,走累了就停下歇歇;也不局限于铺好的石阶,拨开一片树林,兴许就钻了进去。他们走完了整座山吗?兴许并没有吧,但他们真正地了解了这座山,真正地爱上了这座山,就算没有我师傅的指引,我相信学生也能够自己走完这座山,看到它的一切。
当我以为我与师傅朱老师的关系止于此的时候我师傅来听我课了,当时课堂的内容已不重要。但听完课后的场景却仿佛历历在目。当时我师傅走到我身边拍了拍我的肩,轻轻地说道:“查顺,有时间吗?搬张凳子过来,我和你讲讲。”我愣了下,然后坐了过去。我师傅详细的给我分析了我这堂课的优点和不足。尤其是不足的部分,有我对教学内容掌握上的不足,像是对“蒸发吸热”这一知识点突出的不够明显;有凭借他多年的经验通晓的学生思维障碍点,像是蒸发的要素如果不结合具体生活经验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还有一些知识我表述前后不一致,像是“蒸发快慢”与“是否容易蒸发”等。我师傅花了一节课的时间仔仔细细地听了我一堂课,又几乎花了一节课的时间来教导我。他本不必如此,但他确确实实这么做了。这种无私令我感动,内心没有惊涛骇浪,但像是一道波纹,渐渐荡开。
师傅对我,对学生的关心从不强硬激烈,从来没有要求过我应该怎么做,也从没见他呵斥过哪个学生,但他心里确确实实装着每一个人。我的师傅,朱明老师,似是一位淡泊的隐士,他望向的是那绵延的山峰,眼里却尽是他爱着的每一个人。

在此,衷心地想对我师傅所做的一切说一句“谢谢您!”